自主创业比例持续上升
[核心数字] 2014届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比例为2.9%,2011届大学生毕业3年后创业的比例比毕业时提升了2.4倍。
2014届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比例为2.9%,比2013届(2.3%)高0.6个百分点,比2012届(2.0%)高0.9个百分点。其中,本科毕业生创业比例为2.0%,比上届(1.2%)高了0.8个百分点;高职高专毕业生创业比例为3.8%,比上届(3.3%)高了0.5个百分点。从近3届的趋势可以看出,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的比例呈现持续和较大的上升趋势。
但是调查数据并不支持这一看法。就业困难不是创业的较主要原因。2014届大学毕业生选择自主创业较重要的动力是“实现创业理想”(本科48%,高职高专45%),其后依次为“有好的创业项目”(本科和高职高专均18%)、“未来收入好”(本科10%,高职高专13%)、“受他人邀请加入创业”(本科和高职高专均9%),机会型创业(因为“理想就是成为创业者”“有好的创业项目”“未来收入好”“受他人邀请加入创业”而选择创业)的毕业生占创业总体的85%。而因为找不到合适的工作才创业的比例很小(本科7%,高职高专6%)。
毕业后3年内有更多的人加入创业。即便有部分大学毕业时创业的人退出创业,但3年后2011届大学生的创业比例(5.5%)比毕业时增加了2.4倍,其中本科毕业3年后创业比例增加了2.3倍,高职高专毕业3年后增加了2.5倍。
大学生,无法承受创业之重
很多商业大佬都不主张大学生创业,因为每一个过来人都深知个中难险。创业者本身很苦逼,真没必要自视甚高,大学生创业培训网,你一踏上创业之路,你就被社会抛弃了,意味着上帝死了,你只能自生自灭。而那些真正NB的同学,大多去当了公务员或进外企当经理人。我几乎是大学毕业就去创业了,这些年让我苦苦挣扎的恰恰是我无法摆脱的学生思维:自以为是(什么都是自己以为的、想象的)、信以为真(混乱的是非对错标准)、不以为然(认为别人都是错的)等等。这是一道无法逾越的门槛,为了摆脱这种**缺陷,我们付出过很惨重的代价。
反对大学生创业,恰恰跟我们的成长环境和教育制度有关。大学生心智不成熟,缺乏更深层的社会认知和风险准备,说到底还是孩子啊,需要独立面对生存风险的过渡。我们只看到,社会为提高创业成功概率做了很多努力,却没有对失败建立一个**机制(我们的文化使然),由一人或一个家庭承担失败风险是不合理的,为什么成功的成果社会共享,而失败只能一人承担?所以,鼓励学生创新没错,鼓动他们创业,你们想过后果么?
现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海淀区大学生创业培训,一片热潮。于社会而言,既能缓解愈加沉重的就业压力,也能带动一部分民间投资。但对于创业者而言,大多数并非是含着金钥匙出生的富几代,大多拿着父母的养老钱、东拼西凑借的钱在舍命相搏。对于社会而言,我们是千万分之一,而对于我们的家庭而言,可能就是**,我们一定要衡量着能否承受之重。创业不是请客吃饭,它是一场战役,流自己的血,也在流别人的血。所以,我们既要明确创业的目的,也要评估失败的风险。
CEO加工场
对于创业而言,这是一个好的时代,大学生创业培训内容,也是一个较坏的时代。一方面,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以及传统行业的深刻变革,释放了大量的商业机会,创业的基础设施也愈加完善。另一方面,好的时代并不意味着你创业更*成功了。任何时代创业的风险和失败的概率都差不多,现在甚至更高。
谨以此文,献给那些真正的创业者
创业原本是个较孤独、较苦逼的事儿,但是现在的创业,显然是太过于热闹了。
我2010年底开始创业,近5年做了三家公司。记得那个时候也是在**的号召之下,全国各地都在兴办创业园,由此也催生了一波创业热潮。我就是在那个时候被筛选进了创业园,如今多年过去,大学生创业培训课,我依然还在创业的路上,而当年那个无比喧嚣的创业园,早已不复存在。
对于创业而言,这是一个好的时代,也是一个较坏的时代。一方面,随着移动互联网快速发展及传统行业的深刻变革,释放了大量的商业机会,创业的基础设施也愈加完善。比如,我今天建一个网站至少不必再花十几万买服务器了。另一方面,好的时代并不意味着你创业更*成功了。任何时代创业的风险和失败的概率都差不多,现在甚至更高。因为现在的社会变化太快了,原来创业遇到的暗礁困窘我们现在还会遇到,原来没有的陷阱我们现在又避之不及,比如融资,比如以吹嘘为目的的各种大会,比如遍地开花的孵化器,比如懵懂的大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