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全国高校应届毕业生达到699**;2014年,这一数字达727**;2015年,全国高校应届毕业生达749**。就业人数不断刷出新高,“史,上较难就业季”被年年拿出来用。但是大学毕业生真正的就业状况是怎样的?需要事实和数据说话。
麦可思研究院日前发布《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
毕业3年后回报明显
[核心数字] 近3届毕业生半年后月收入增幅为14.4%,2011届毕业生3年后平均月收入涨幅近一倍。
2014届大学毕业生半年后月收入(3487元)比2013届(3250元)增长了237元,比2012届(3048元)增长了439元,3届增幅为14.4%,扣除通货膨胀后,3届增幅为12%。其中,本科毕业生2014届(3773元)比2013届(3560元)增长了213元,比2012届(3366元)增长了407元,3届增幅为12.1%;高职高专毕业生2014届(3200元)比2013届(2940元)增长了260元,比2012届(2731元)增长了469元,3届增幅为17.2%。从近三届的趋势可以看出,大学毕业生半年后月收入呈现上升趋势。
大学毕业生的教育回报不是一毕业就能体现,在3年后的回报是明显的。读大学比不读大学在收入提升中有较大优势。
[核心数字] 2011届毕业生3年内晋升比例**过50%,对晋升较有帮助的大学活动来自课外。
2011届大学生毕业3年内有57%的人获得职位晋升,创业前培训费用,与2010届持平。其中本科这一比例为54%,低于高职高专毕业生的晋升比例(60%)。
以融资为目的的创业,注定失败
我见过不止一个项目因为没有融资而倒下了。时下流行的情况是,召集数人开发一款APP,大兴区创业前培训,两个月后开始各种手段接触投资人,谋求资本投入。更有甚者,以90后标新立异为名叫嚣,说创业者拼的就是谁能从投资人口袋里骗出钱来,没有融资,创什么业?注意:他用的词就是“骗”!没错,是真骗。A轮骗B轮,B轮骗C轮,骗了几轮骗股民,请问,如果这也是创业的话,那么我早该!退!出!了!
每天被媒体动辄上亿的融资新闻刷屏,奇葩的是我们明知是PR手段却也会信以为真。因此我们会陷入歧途,整日奔波于要钱的路上,原本坚持一年的项目因为融资不到或那些所谓投资人的不看好而提前放弃了,请问你在给谁做事,为谁创业?创业本身就不是万事具备的活儿,你恰恰要想的是,没钱没资源你如何把此事做成,你做好了,自然会有人找你。创业是一项事业,不以做事为目的的创业就是耍流氓,以融资或者以骗钱为目的的创业,早晚必败,早晚。
别去跑会了:浪费了大量时间,却建立了无效社交
我曾误入歧途。有一段时间我集中跑过北京上海等地的各种会,创业前培训报名,因为小地方呆久了,迫切需要外部的阅历补充。大多数创业者可能都有我这样的经历,希望通过各种公开场合结交人脉,以期对自己的生意有所帮助。忽然有一天我顿悟了,我所积累的这些社交关系,有90%以上都是无任何互动的无效社交,因为大家的层次不对等,根本没有产生交集的基础,即便你加了李开复徐小平沈南鹏等等的微信又如何?你拍了几张合影又如何?还是那句话:你不牛,你认识再多牛的人也没用。
我后来发现,反而是那些朋友介绍,创业前培训报名价格,小范围一对一交流非常有价值,哪怕大家素昧平生,因为有良好的交流基础而不存在层次对等与否的问题,大家坦诚相交。相反那些高大上场合的高谈阔论、广告以及自我吹嘘,完全是在浪费时间。你当时觉得都对,事后你发现对你一点用也没有。所以,创业者应该更多专注于自己的业务,建立自己高效的社交方式,别到处跑会了,那里没有你想要的东西。